当前位置: 凯发地址首页app > > > 半世纪的赤心守护 一辈子的红色传承——记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李银基

半世纪的赤心守护 一辈子的红色传承——记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李银基 -凯发地址首页app

2023-05-10 08:44:19来源:

没有委托,他把为英烈守墓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;不求回报,他把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当作应尽的义务。半个世纪,从青丝到白发,他将信仰化为行动;岁月悠悠,从壮年到垂暮,他将哀思化作力量,直至生命的尽头,将自己铸成了“不朽的丰碑”。生前系龙井市三合镇三合村村民的李银基用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,守护革命历史、传承红色基因,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。

山山金达莱,村村烈士碑。这句话是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延边的真实写照。在龙井市三合镇三合村也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,不仅承载着后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,还有一个义务守墓的感人故事。

时光回溯到59年前,1964年,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在三合镇清泉村建成。纪念碑建成后,时任清泉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银基自发组织村里30多名党员成立了义务扫墓护墓队,为烈士扫墓。

李银基曾说:“烈士们用生命夯实了共和国大厦的坚实基座,换来了我们的幸福,活着的人要多来看看,让烈士们别太孤单。”每年清明节、八一建军节、中秋节,他都会到烈士碑前,祭奠革命烈士。他一边念着烈士的名字,一边用手轻轻拂去碑上的灰尘,如同老友一般把家乡的变化说给烈士们听,向他们传递着一条条喜讯,讲述着家乡的变化、祖国的发展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防火、清扫、维修,李银基亲力亲为,他视这里如生命般重要。

前几年,李银基老人身体每况愈下,行动不便,无法经常去祭扫,但他却一直挂念着烈士纪念碑。三合镇党委得知老人的情况后,通过向社会筹措资金,在距离纪念碑百米的地方为老人建设三合镇党员爱心公寓。从此,李银基便住在那里,日夜守着烈士纪念碑。

在李银基老人的影响和带动下,护墓队伍逐渐壮大,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孩童,都熟稔瞻仰烈士碑的礼仪。烈士碑如有小的破损,村民更是争着去修复。村干部、扶贫干部、乡镇干部等人纷纷加入红色宣讲队伍,在边陲小镇掀起了宣讲革命历史、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潮。如今,清泉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当地村民、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、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。每年清明节,党员干部、村民都会自发到烈士墓前,满怀敬仰地听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,敬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,以此来缅怀革命先烈。

2022年12月16日,李银基老人走完了他平凡而又厚重的一生。弥留之际,老人委托家人写下两封感谢信,分别送到三合镇和三合村。信中,老人对镇政府和村委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照顾表示感谢,并说出了自己的遗愿,希望在自己离世后,能够有人继续守护英烈忠魂,传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。

传承是最好的纪念。李银基老人离世后,三合村党支部书记刘加胜郑重地接过“守墓人”的接力棒。村党支部将李银基老人的事迹和所获荣誉陈列在“守墓人”居住的爱心公寓里。党支部承诺这根“接力棒”会在村党支部书记手中一代代地传递下去,继续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,党员干部将用信仰之火让英烈精神永放光芒。同时,按照老人临终遗愿将其骨灰撒入家乡三合村西来河中,永远守护家乡的烈士们。

李银基用半个多世纪的守护践行了他对烈士的承诺、崇敬与哀思,用63年的党员生涯诠释着一个党员的党性坚守。

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楠

责任编辑:齐艳红
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
凯发地址首页app的版权信息:如需转载,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《延边新闻网》
  •  
  • 点击量排行
  • 时政
  • 经济
  • 社会
  • 国内

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: 0433-2518770   e-mail:2381244096@qq.com
地址: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:133000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22120180019

© 2007- 延边新闻网 凯发地址首页app的版权所有

"));

微信公众号
延边网

延边新闻网
手机端

新浪微博
延边新闻网

地址: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

邮编:133000

电话:

邮箱: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