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清县汪清镇抢抓时节培育“春耳”——植下“黑牡丹” 收获“金希望” -凯发地址首页app
早春三月,乍暖还寒。汪清县汪清镇食用菌产业园内,机器轰鸣,装袋、倒辅料、封口、插棒、装筐……工人们正在为完成400万袋黑木耳菌包生产订单紧张忙碌。
据汪清镇食用菌产业园菌包生产负责人闫风海介绍,目前企业共收到400万袋木耳菌包生产订单,原材料准备充足,工人有序作业,正开足马力生产,可在3月末前完成生产任务。
2022年9月,汪清镇在该镇夹皮沟村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区,一期新建了3168平方米厂房、120平方米锅炉房,并硬化园区2640平方米,购置安装了日产4.8万袋黑木耳菌袋生产设备及年产160万袋吊袋式育菌车间设备。去年,汪清镇对产业园区进行二期扩建,建设了3600平方米的育菌车间和10座吊袋大棚,形成了集“加工——育菌——养殖”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。
“我们采用新型高压灭菌锅,灭菌温度更高,灭菌更彻底,废菌率可降低50%以上,周转效率更快、产能更高。”闫凤海指着新引进的设备说,为提质增效,企业不仅采用了新型高压灭菌锅,还购进了当前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套袋、上筐及翻筐机,每条生产线由原来4人操作变为仅需1人即可完成,工作效率较之前提升75%以上,每年可节约直接成本27万元。目前,汪清镇食用菌产业园年可生产菌包480万袋,培养食用菌400万袋,年创产值1920万元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7余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50个,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人以上。
提及如今的工作与生活,工人们满面笑容:“以前,常常要跑到外地打工,抛家舍业的滋味不好受。现在,在家门口从事木耳生产,不出村就能挣到钱,太得劲了。”
“目前,我们正在谋划产业园三期项目。”汪清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汪清镇全力打造黑木耳特色品牌,让黑木耳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,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;创新文旅融合模式,与县关工委合作打造“研学旅”基地,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开辟第二课堂。
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