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把式”的新期盼 -凯发地址首页app
“瑞雪兆丰年,这雪越厚,开春墒情就越好。”12月15日,延吉市朝阳川镇新民村种粮大户白石晶看着洋洋洒洒下个不停的雪,对明年的收成充满信心。
“ 这周围能看到的地,基本上都是我家耕种的,大约120公顷。”在白石晶家的场院里,四周围着整齐的玉米楼子,黄灿灿的玉米棒子虽然有铁丝网拢着,但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,散发出金黄色的丰收光芒。白石晶告诉记者,今年延边风调雨顺,是个丰收年,再加上科技种田和精心侍弄,他们家的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2500公斤。前几天,他将没有“上楼子”的一批玉米以2.14元每公斤的价格卖了,对于利润,他非常满意:“今年光玉米纯收入就超过100万元。”
“现在的农民真是太幸福了,我大儿子在延吉上班,小儿子还在上学,家里的地主要靠我们老两口打理。”说起种地,白石晶感慨万千。今年58岁的他,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,经历了从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到现代化耕作的转变过程。“现在种地不仅实现了机械化,还实现了智慧化,施肥有测土配方,农机有北斗卫星智能操作系统,播种有免耕高产技术,越来越省力省事,效益也越来越好。明年,我准备再承包50公顷土地,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70公顷。”说起未来的规划,白石晶充满激情。
白石晶告诉记者,他不仅给雇工交保险,家里养的几十头牛也都有保险,美中不足的是,受政策限制,目前耕地保险范围不够大,遇到大风、洪涝等灾害歉收绝收时,还不能实现成本和效益的全额补偿。目前,大田还是“靠天吃饭”,一旦遇到不可抗的自然灾害,可能一年甚至两年就白干了。所以,他希望国家在农业保险政策上能够再加大惠农力度,扩大保险覆盖面,让农民种地收益更“保险”。
"在现有条件下,实现稳产增产还是有空间的。”说到如何提高存量土地产量和收入,白石晶有两个希望:一是让土地更有“劲”。目前,各地农业部门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的都挺好,农民种地时能够给田块按需施肥。但购买的肥料成分如何,心里却没底。所以,他希望农业部门自办或者指定权威机构,帮助农民检测购买的肥料有效成分等,让大家用得精准、放心。二是让科技更给力。近年来,免耕播种等农业技术的使用,让种地农民尝到了甜头,希望各级农业部门能够随时将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来,多开展一些种植方法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、农业机械使用等培训,让农民能够随时了解农业发展新动态,及时跟进农业科技前沿技术及设备,用科学的力量提高产量和收入。
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玉敏 牛泽刚